央廣網天津7月23日消息隨著大暑節氣的到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悄然而至。連日來,持續的高溫和“伏天”帶來的“桑拿天”,讓天津市格外“火熱”。在大部分人都躲進空調屋的時候,卻有這樣一群人正直面高溫熱浪,用奉獻書寫責任,以行動詮釋擔當,答好這張“烤”卷。
早上剛過6點,位于西北角的丁記卷圈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老板丁巍正在后廚炸制卷圈。室外逐漸變熱的天氣,讓室內180℃油鍋前的熱浪更加明顯。“我一天要炸5000多個卷圈,現在夏天到了,幾乎天天要汗濕兩三身衣服。”丁巍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手中仍不停炸著卷圈。
每天凌晨3點多,丁巍便到店開始一天的工作——混合餡料、卷制卷圈、炸卷圈,直到中午1點多才收攤,然后又開始準備新一天的食材……尤其隨著西北角早點在網絡上火了起來,大量游客蜂擁而至,買卷圈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前是家人干這行,現在是我干,雖然也辛苦,但能看到大家愛吃,吃得開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丁巍說道。
上午10點,走進中國能建天津電建五大道公園項目現場,工人們正頭頂驕陽,緊鑼密鼓地推進各項工序。鋼筋工岳志民和工友們喊著號子,將一捆鋼筋綁扎結實,等待起重機送至施工現場。“今天一共得送60噸,這還早著了。”岳志民用手套抹了抹額頭上的汗珠,又重新戴好,伸出如鉗般有力的雙手繼續工作。在熱浪中,他被曬得黢黑的面龐濕了又干,護臂也早已被汗水浸透。
據岳志民回憶,在來到天津后,他與工友們參與了多個項目的建設,既有高樓大廈,也有百姓民居,更有地鐵軌道建設,可謂是“上天入地”。如今,看著津城不斷發展、高樓鱗次櫛比,岳志民心中充滿了別樣的自豪感。“來了,咱就得給干好了,等這個公園修起來,那又得是津城一景!”岳志民說道。
中午11點,烈日當空,天津工務段天一線路車間線路工趙愷正與同伴們進行鐵路軌道巡視檢查,只見他手拿設備,對鋼軌進行著打磨,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保障鐵路運輸的平穩安全。
在烈日炙烤下,露天金屬表面溫度已超過60℃,趙愷的背后早已濕透。
打磨現場,火花四濺,作業人員各司其職,配合默契,經過打磨后的鋼軌筆直锃亮。據趙愷介紹,入夏以來,他們嚴格做好高溫時段巡視檢查工作,全力保障維護維修質量,每天在室外巡視檢查能達到七八個小時。
自七八年前成為一名線路工以來,趙愷面對著設備多、線路情況復雜等情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逐漸成為了這里的一名“業務骨干”。由于長期在露天暴曬下作業,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發亮,但任憑烈日炙烤著皮膚,趙愷也沒有半點怨言。“這樣的高溫天氣我干了七八年,即使是到了三伏天也都已經習慣了。只要線路能安全暢通,我覺得就值了。”趙愷笑著說道。
正午時分,津城室外體感溫度已高達38℃,街上行人穿著清涼、步履匆匆,而在寧河區大北鎮李莊村,國網天津寧河公司大北供電服務中心外勤班配電運維工陳術順正“全副武裝”,穿著全棉長袖工作服,腳踩絕緣鞋,熟練地登上了絕緣梯。“夏季高溫,正是老百姓用電的時候,越是這個時候,電力服務越要跟得上。”陳術順說道。
據陳術順介紹,他看到所在的社區網格群里彈出了一條居民故障停電信息,作為電力搶修一線員工,他扒拉了兩口飯便趕往故障現場。經過檢查,他發現是電線線路老化,高溫線路超負荷運行導致的停電,于是他不顧烈日開始爬梯換線。滴滴汗水順著他黝黑的臉龐緩緩流下,他甩甩頭就接著干起來,電通了,陳術順的衣服也濕透了。“居民啥時候報修,我們就啥時候搶修,哪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不過夏天我還是喜歡晚上和凌晨搶修,涼快點。”陳術順說道。在這個格外炎熱的夏天,正是像陳術順這樣的電力工人為此夜以繼日堅守在高溫下,才“汗”衛住了每一度清涼。
下午2點30分,氣溫接近38℃,在成都道上,環衛工人劉賢為正蹲在樹旁,認真地拔除著雜草。來津12年,她和隊友們踏遍了和平區的每個角落。“入伏”后的天津,潮濕且悶熱,這種天氣偶然也會讓她想起遠在廣東的家鄉。
每天4點多,劉賢為便和隊友們準時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2023年高溫不斷,公司也特意為大家更換了更為涼快的工裝馬甲,并備齊了防暑降溫用品,保護大家的健康與安全,讓大家能夠安心工作。
環衛工作辛苦且枯燥,而劉賢為在其中卻找到了“樂趣”——她要見證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的變化:“現在人們素質都提高了,沒有那么多亂扔垃圾的人了,街道也更干凈了,還有了這么多新設備,我們的工作也更輕松了!”
相關鏈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12000000_fdbc53c5-2c38-4da7-9a04-8ca63a52c1df